當我念小學時,最無法接受的一個現實就是:台灣沒恐龍!為什麼,為什麼曾經在全世界趴趴走的恐龍們,卻一隻都不願意死在台灣?所以長大有機會出國以後,只要有機會多停留在該國或該城市幾天,我會試著去參觀該地的自然博物館—先說好,沒有化石或標本的不算數唷。
研究所畢業那年,有幸到北京參加研討會。就好巧,剛好路過了中國古生物館。
這也是第一次看到恐龍化石的常態展,別跟我計較這是真的化石還是大陸黑心模型,失去童心的人不懂啦!
這裡最厲害的莫過於這根龍骨。第一次看到有博物館歡迎大家摸化石增加龍氣的,這麼奇怪的請求還真少見。
爾後來到了倫敦,當然要參觀自然史博物館。
我超喜歡這間博物館的,我每次去倫敦都要進去晃晃,去的次數只比到大英博物館少(因為我每次都住大英博物館的旁邊)。
倫敦的自然史博物館超氣派的,外觀優雅,雕刻也都是動物造型,一進門就是超大隻的雷龍類化石模型跟人說哈囉,兩旁擺著各種一看到就知道的名古生物化石,第一次進去時簡直是瘋了。
恐龍館更是本館的熱門展館,沿著路徑上上下下,看著劍龍、三角龍、迅猛龍、暴龍、禽龍等不及備載的恐龍化石,我只差沒流下兩行感動的熱淚。
每間博物館都有它逗趣的一面,這博物館最逗趣的莫過於讓我撞見這一幕:瞧,老兄!大眼魚龍is watching you!牠應該在想:你看起來好好吃唷。
此外這間博物館有我看過最棒的販賣部。諸多的恐龍布偶跟恐龍商品呀!想得到的恐龍都有作成布偶。以後我絕對不會帶我小孩來,別說他會哭著要我買給他,他老爸在這間免門票的博物館就因為這些恐龍商品奉獻不知多少錢了。
牛津與劍橋也有自然博物館,劍橋以禽龍聞名,
牛津以肥美多汁的度度鳥,不過很遺憾的,去劍橋的時候剛好休館,所以沒得進去參觀,只有去牛津的。
牛津的自然博物館外表滿樸素的,裡面的展示品卻很豐富。最特別得當然是肥美多汁的度度鳥,正所謂:杜鵑不啼該如何是好?我想…要先確認這不是度度鳥(冷)
恐龍化石也是很豐富的,不過本館最吸引人的是觸摸區!但是沒像北京誇張,找個恐龍骨頭給你摸,而是各種目前存在的生物作成標本給你摸。觸感嘛…就毛毛的囉。
浪漫的義大利,自然博物館也很浪漫。也是很遺憾的,羅馬跟翡冷翠沒空去找來參觀,只有參觀米蘭跟威尼斯的。
米蘭也有多隻恐龍化石,還有之前很少看到的脊龍(應該中文是這個吧?)。
更大的賣點是:標本們都充滿「動感」與「喜感」,由於人不多,我們可以盡情跟他們來個「互動」演出。像是表演被鱷魚嚇到,
或者是學海象打呵欠。
當然,標本的喜感是天生的,像這駱駝跟廣告的那隻「塞摟斗」簡直一模一樣;
這白熊大戰黑熊更是絕妙的場景。
最後是威尼斯。相信旅遊書都沒寫過這地方,也因此超難找到的。威尼斯的路跟迷宮沒兩樣,在幾乎快抓狂的情況下才找到。
一進去威尼斯的自然博物館,迎面而來的就是恐龍化石,旁邊有語音解說,反正我也只會餐桌上的義大利文,因此講什麼不重要。再進去的情況呢?唉呀呀,館員禁止我們攝影,恐龍可以照相,再進去就不可以了。
為什麼?我相信是為了不要嚇到小孩子,接下來的展品只能用「毛骨悚然」來形容。像是有一間展覽室,昏暗的燈光,四周的牆壁全擺滿了動物的頭顱標本,站在展覽室正中間時,就像被一堆死不瞑目的動物瞪著。外頭光亮的展區,一罐罐泡在福馬林的動物標本,還有一半含羽毛,一半血管啥都看得清楚的雞標本。最後還可以看到雙頭羊、假人魚以及戰敗土人被藥酒浸泡縮小的頭顱標本等等,整體感覺跟夜市的驚奇博物館有得拼。
很少人會特別去參觀自然博物館,不過認真逛起來還頗有趣的,大家下次到各地旅遊時,有空也到自然博物館逛逛,或許也能有驚奇的收穫唷。